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
山西忻州市实验小学 赵新慧
“学起于思、思源于疑。”发现问题是拥有知识源泉的关键。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同时,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,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可见“提疑”的重要性。而妙巧设置问题情境,则是“提疑”之突破口,如何设置问题情境,也就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焦点。
一.巧设问题,在“乐问”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
爱因斯坦曾说过:“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”因为有了问题,才会思考,有了思考,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。而我们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设置,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中去,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,从而机敏、大胆地去发现问题,教师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,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。如教学《玲玲的画》一课时,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:父亲为什么引导玲玲在画上添一只小花狗呢?旨在引导学生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:小狗对于突出画的主题起到积极的作用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引发学生许多的思考与发问:还可以画别的小动物可以吗?画小花狗有什么好处呢?玲玲最后的获奖与小花狗有关系吗?学生在一系列思考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,对于理解课文起到积极的作用。因此问题设计巧妙,有如燃起学生求知的火苗,激发学生积极思维,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,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。
二.巧用课件,在“想问”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
利用多媒体,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,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度应用课件,可以变复杂的问题简单化、抽象的问题具体化、枯燥的问题生动化,可以跨越时空,创设情境,用真实的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,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如教学《太空生活趣事多》,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,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好奇、令人神往的话题。而这又是一个离我们实际生活非常遥远的世界。为此我精选出许多反映太空生活的有趣图片,让遥远的世界仿佛就在学生眼前,他们饶有兴趣地边看边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。宇航员倒立睡觉会不会摔跤?为什么宇航员躺着睡觉和站着睡觉一样舒服?宇航员倒不出水的原因是什么?为什么太空舱地板必须是网格的?为什么宇航员要绑在睡袋上,不直接睡在睡袋里?……诸多质疑,让我看到了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,渴望得到知识的迫切期望。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习,热情高涨,气氛热烈,真正实现了教学的最佳效果。
三.巧构想象 ,在“善问”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
“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,因为知识是有限的,而想象力是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,推动着进步,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。”因此,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,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筑知识的重要成分。在课堂教学中,努力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,去构思,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。
例如,我们没有去过草原,但当我们读到《敕勒歌》中的诗句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时,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象仿佛就在眼前:蓝蓝的天空,无边无际的大草原,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,时隐时现在牧草深处的牛羊。这幅我们未感知过的图景,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蓝天、草地、微风、牛羊等情境的再现,同时学生在神奇的想象境界中获得了知识。再如教学《盘古开天地》时,盘古“呼出的气,变成风、云”,我让学生想象风、云的画面,学生就会进一步想像盘古的手脚会有什么变化呢?头发呢?甚至是眉毛呢?这样在不断想象发问中深刻理解了文本。
四.巧设悬念 ,在“要问”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
问题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情境之中,产生于奇异的现象与引起矛盾的说法之中,产生于对事物或现象的深刻思考中。悬念最大程度利用人的好奇心和探究性,他的主要作用引起人们对事物发展、变化的结果产生关切的心理。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需要。巧妙的设置悬念,产生引人入胜地收到良好效果,自然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。如教学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》,学生想象父亲维和任务完成后回来时的场景,于是“父子相拥”“喜极而泣”“互诉思念”等一个个感人场面出现在人们眼前。当所有学生沉浸在喜悦之中,期待父亲真正回来时,回来的却是父亲冰冷的遗体,一个躺在灵柩里的父亲。这一悬念的设置顿时让学生情景交融,心生感慨,纷纷举手表示有话要说,是什么造成今天的这一切?我们应该怎么做?······一个个问题脱口而出。学生在生疑、释疑中学习的兴趣也勃发而生。
五.巧妙评价,在“想问”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
教师教育教学的的过程,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。教师用自己关爱、宽容、尊重、亲近,鼓励学生积极思维,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。抓住时机及时适度的激励性评价,即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肯定,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。如课堂回答问题,答对要及时表扬鼓励;答错了,教师应该首先肯定勇于回答问题的自信、勤于思考问题的品质,如用“老师佩服你的勇气,假如······”“你特别爱动脑,说出了······,是不是······”巧妙运用合理的的评价,鼓励学生从多方面、多角度去思考问题。如果答出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,更要夸夸他“你可真是有一双慧眼。”此时也许一句“你太特别”“你真了不起”“你太能干”会让学生永远难忘,铭记在心。以此成为进步的内动力,这样既使学生学得开心,同时在激励中得到全面发展。
六.巧设氛围 在“敢问”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
当前,课堂教学中,特别是语文教学中,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局面仍有存在,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。加之我们面对的是识字少见识不多的小学生,在成人眼里看似简单的东西,对于单纯、幼稚的孩童来说却新鲜、神秘,本来他们会睁大眼睛提出好多为什么。然而学生不敢提问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。为他们设置一种愉快、和谐、宽松的学习氛围,消除畏惧心理,让他们处于高度活泼的思维状态,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,充分提问,满足好奇的心理非常重要,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。如我在语文课上把爱与不太爱提问的小朋友分一组,他们自己给自己组命名,于是“力量组”“红星组” “必胜组”“自信组”······就这样产生了。课堂上以组设置小赛,组员意见互相补充,积极参与。孩子们非常开心,慢慢地在这种情景锻炼中,平日讲话少的学生也开始不断提问。如教学《可爱的草塘》时,一位平日少言寡语的学生站了起来,胆却地问:“老师,我能提几个问题吗?”我先是为这孩子的勇气愣了一下,马上回过神来,极高兴地说“可以啊!”“草塘的颜色为什么会变?草塘怎么会出现浪花?”“......”再如我教学《蜜蜂引路》时,一些以往不太不自信同学们也提了不少问题:蜜蜂怎么会引路?列宁是国家领导,为什么要和一个养蜂人在一起,谈怎样养蜂?他要养蜂吗?列宁去找养蜂人,途中遇了那么多东西,列宁为什么偏观察蜜蜂呢?当讲到列宁终于找到养蜂人时,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情不自禁地问:“老师,列宁真聪明!我能变聪明吗?”看着同学们劲头这么高,我趁势引导,这就要看你们知道列宁为什么这么聪明?同学们立刻分析起来,仿佛不再上课,而是共同分析问题。这种平等、参与、交流的民主氛围长期坚持,学生就敢于提问了,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很高,学习效率提高了。这样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,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提高他们的观察、记忆、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,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。
巧妙设置问题情境,迎合了孩子们好奇的心态,满足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,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。学生在自由发问、乐于提问、勇于追问、善于提问、一定要问的充满智慧的课堂中,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、逻辑思维、创造性思维的能力,而且全面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、创新精神,敏锐把握机会,积极探索新的一切的良好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