忻州市实验小学开展“一对一”精准帮扶送教活动(二)
2025年04月21日 17:15:42 访问量:26次
4月17日,忻州市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在校领导的带领下,再次走进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,以同课异构为纽带,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精准帮扶之旅。
抵达学校时,爱乐希望小学的老师们即将开展同课异构教学,帮扶团队即刻投入听课环节,随后忻州市实验小学的教师接力讲授同一课题,一场思维碰撞、经验交融的教学实践就此展开。
英语课堂上,范琳瑛老师执教的《Unit5 Whose dog is it?》以可爱的小狗Fido为引,借助趣味图片与动态展示,带领学生走进英语词汇的奇妙世界。教学过程中,她巧妙指导发音拼写,融入生动的动作模仿与趣味游戏,瞬间点燃课堂热情。通过单词形态的巧妙变化,轻松理解了现在进行时的语法知识。多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协作能力,更在交流互动中让学生们懂得了关爱动物的重要性,真正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。
语文课堂上,郭丽霞老师的《剃头大师》别具一格。从学生熟悉的理发经历引入,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,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。在初读与精读环节,郭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,感受童真童趣。角色扮演的环节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,文字转化为生动场景,让学生沉浸式走进了故事之中,深刻体会到了课文的趣味与内涵,尽显语文课堂的独特韵味。
科学课堂里,杜晓丽老师的《风的形成》生动有趣。她从生活场景出发,创设情境,让学生们对风的形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在教学过程中,杜老师巧妙地将实验探究与直观教学结合起来。学生们在动手操作、观察思考中,逐步探索出“空气受热会上升,冷空气会补充过来,从而形成风”的科学原理。她还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,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风的各种现象,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,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。
道法课堂上,张梦璐老师的《中国有了共产党》以沉浸式教学带领学生重温历史。通过角色扮演、情景模拟,学生们化身为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,真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坚韧与信念。在问题驱动和小组讨论中,学生们将长征精神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,深入思考、积极思辨,领悟到了“不畏难”的精神价值。“我的长征卡”活动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责任感和奋斗意识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数学课堂上,师晓燕老师执教的《平均数》以生活为切入点。从学生日常口算训练的时间入手,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和必要性。借助多媒体,师老师通过数据的动态变化,让抽象的平均数变得直观易懂,学生们清晰地看到数据变化对平均数的影响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师老师将数学知识与环保教育、生命教育相融合,让数学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,展现了学科融合的独特魅力。
同课异构结束后,两校教师开展了分组评课,老师们各抒己见、畅所欲言。大家围绕教学目标、教学方法、课堂互动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,既有对课堂亮点的赞赏,也有对教学改进的建议。老师们在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收获满满。
此次帮扶活动,是一次教育理念的传递,是一次教学经验的分享,更是一次教育情怀的交融。相信在教育帮扶的道路上,忻州市实验小学与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将携手共进,书写教育发展的新篇章。
编辑:侯宇